1.实验实践教学
1)多层次、模块化的学科综合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课内实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等实践教学形式为一体的“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四模块”多元化教学新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改革学生考评机制,注重应用能力考查和专业平台横向考查。
2)导师团队联合指导的实践教学建设机制。
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组织导师团队对接学生专业社团和实践项目团队,采取教师成员联合指导实践项目的形式,保证教师与学生的紧密互动,持续产出了一批批学科竞赛获奖、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跨专业优秀联合毕业设计。
3)校企合作教学、协同育人模式。
满足企业特定人才需求,实施定向培养,开设企业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行为,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和开设讲座,建设校企合作课程群;设立企业学校,开设培训课程,组织全国BIM应用技能考评和其他职业资格认证。
2.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配置持续优化。
立项建设以来,中心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重视队伍结构优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障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形成骨干教师领军、老中青相结合、层次结构合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流密切的实践教学与管理队伍。
2)“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坚持以建设行业的战略性转型升级和地方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基本导向,近70%教师为“双师型”,建成3个校级优秀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
3.管理模式
1)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
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具体建设工作归口土建学院直接管理,实行中心主任总负责和监督指导、中心管理委员会规划和统筹、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和建设实施的管理体制,统筹调配校企多方的教学科研软硬件资源。
2)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考评激励机制。
中心分为校内中心和校外基地,进行分级机构设置,设置了结构工程实验、力学与材料实验、岩土与基础工程实验、建筑技术实验、检测技术实验、信息技术实验、建筑历史实验等分中心(分室),每个分中心下设若干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室。中心兼管大学生创新实践专业社团联(现下设7个专业社团),负责学科竞赛、大创实践、开放实验项目、邀请学术讲座等教学组织活动。中心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科学合理,运行良好。
3)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方案。
自主开发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集学科专业建设、中心运维管理、教学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管理、课程教学管理等应用模块于一体,大大地提高了中心管理信息化集成度,让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并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性和拓展性。
4.设备与环境
1)以市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集成化育人平台。
本中心以4663㎡的新校区实验室、常州市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规模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形成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一体化集成的育人平台。
2)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特色实验室建设。
本中心新增10万元以上的设备16台套,总值1011万元,包括20000kN压剪试验机、MTS、长柱试验机、动三轴仪等等,结合原有常州市重点实验室资源,成为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的特色实验室,并围绕抗震防灾主题进行建设发展规划。
新增的信息技术分中心和建筑历史实验室,以三维扫描、3D打印,建筑影像记录和建模,BIM信息技术应用和绿色建筑分析评价体系研究等作为开放性实践教学方向,在设备环境建设上已初具规模,现有4个专业机房和1个BIM研究中心,开设了全国BIM培训认证考点,满足了本校学生和地方从业人员的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