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综合(一) 实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 建筑技术综合(一) |
| 课程代码 | 04014490 |
课程总学时数 | 112 |
| 学分数 | 7 |
实验总学时数 | 6 |
|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 3 |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部分及“建筑材料”是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相关的实验是《建筑技术综合(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为今后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提供一些依据;并且培养学生科研实践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协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以“加深知识理解,指导实践”为出发点,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在验证一些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综合性、创新性为主,实验报告在测试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实验数据,得出用于指导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的建议。
室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外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了解室外的热环境参数状况,为今后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提供一些依据。
室内采光测量实验要求同学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采光与照明的实测方法,掌握材料的反光系数测量方法,并且能够对实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利于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合理的进行光环境设计
二、课程目标
《建筑技术综合(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相关技术在建筑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培养学生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地融合,树立学生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整体观念,培养学生建筑技术合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的能力。
能力目标
具备能够调整和使用实验仪器、具备常用的操作技术的能力;
具备能够进行相关参数、物理量的一般测量的能力;
具备建筑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规则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具备在建筑设计、施工、后期测试以及管理中应用的能力;
具备应用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指导建筑设计的能力。
知识目标
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量
室内天然采光状况的测量
水泥性能的测量
素质目标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见表9
表9实验项目表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学时 | 实验内容与要求 | 实验目的 | 实验要求 | 实验类型 | ||||||
必开 | 选开 | 演示 |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其它 |
| |||||
1 | 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 | 2 | 室外温度、湿度及风速测量;室内温度、湿度及风速测量;总辐射和直接辐射测量; 要求了解测量气侯各参数(温度、湿度、风速、辐射及热舒适)的仪器原理、构造、使用并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 |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指导建筑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中创造舒适热环境,节约能源。 | √ |
|
|
| √ |
|
|
|
2 | 室内天然采光测量 | 2 | 检验侧窗采光房间的实际采光效果; 检验室内亮度分布效果; 用照度计测量表面光反射比; 用照度计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 要求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室内天然采光相关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指导学生建筑设计中创造舒适的光环境。 | √ |
|
|
| √ |
|
|
|
3 | 水泥实验 | 2 |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安定性、细度、水泥胶砂强度,评定水泥质量 |
| √ |
|
| √ |
|
|
|
|
四、实验实施
(一)课程教材资源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自编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自编
《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实验》刘加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方式方法
在指导实验时,注意结合案例和实务;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目标评价
建筑物理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课表现30﹪,实验报告70﹪;
建筑材料实验考核方式为试验课表现30﹪,试验报告30﹪,试验测验40﹪;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15%。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设计基础(二)》、《建筑设计基础(三)》、《建筑技术概论》、《建筑技术综合(一)》
(二)教学环境
实验室、测试相关参数的场所(教室、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