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上午10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沈旸博士在天璇楼B113举行了一场题为“从历史中醒来——‘立面’&‘平面’的误会”的学术讲座。我院建筑学系师生聆听了讲座。
沈旸老师开篇明义,用两张图对中西方立面认识方式的差别做出清晰说明:梁思成绘制“历代斗栱演变图”时采用类比西方柱式的方法诠释中国的“柱式”;而宋代《营造法式》中并没有类似图示,大量的却是表达内部大木架构的“侧样”。接着引出话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如何认识历史建筑?沈老师从大木架构变迁、垂直向度发展的建筑、群体建筑等角度,深入到历史的空间之中去阐释建筑外观的内部逻辑。讲座的下篇,沈老师从我们认识传统中国建筑的重要参考对象——传统佛教建筑入手,分析建筑背后的空间观。最后,沈老师以鸡鸣寺为例来做本篇的总结。鸡鸣寺开敞的入口是近几年改造之后才形成的,曾经的门是以深山寻古寺的氛围而设在更高处,我们是不是应该要追寻,为什么将大门做了调整?当我们拨开重重误会回过头看历史,从历史中醒来,历史会给我们惊喜。
沈旸老师通过详细的总结分析与精彩的讲解,拓展了同学们专业视野,也让大家领略了名校教师的学养及功力。
土建学院建筑学系薛垲博士主持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