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赛对象
全校教职工。
二、比赛内容
比赛作品分为微课、微课程和智慧教室实录微课三种类型:
(一)微课
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自己承担的课程中选取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要聚焦,主题要突出,注重课程思政。
微课作品以视频格式报送(MP4格式,视频时长5-12分钟,分辨率不低于720p,文件小于200M)。
同时提交该作品的教学设计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内容、格式与字数不限)。
(二)微课程
围绕某个主题,以系列微课为主要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简短的在线课程。
教学目标准确、资源丰富、活动有效、流程完整、技术应用恰当、课程思政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微课程为在线课程形式,平台不限。5-8个单元。需提供在线使用的网址、帐号和密码供评审专家评审使用。
同时提交该微课程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内容、格式与字数不限)。
(三)智慧教室实录微课
在智慧教室、实验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开展的真实、简短、完整的示范教学活动的全程实录。
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内容要聚焦,效果要突出,目标要达成。注重课程思政及学生能力培养。
作品须全程连续录制,以视频格式报送(MP4格式,视频时长15-20分钟,分辨率不低于720p,文件小于200M)。
同时提交该作品的教学设计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内容、格式与字数不限)。
三、作品要求
以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
每位教师每种类型最多只能申报1件参赛作品,参赛作品的第一完成人只能参与一件参赛作品。
微课和智慧教室实录微课参赛作品为个人参赛,微课程参赛作品可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参赛。
教学团队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学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以主讲教师(第一完成人)为主进行教学。
四、奖项设置
推荐参加比赛的作品数量不限。
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
五、作品报送
参赛材料包括:参赛作品、电子签名的报名表电子稿、教学设计文稿、汇总表电子稿
2023年7月28日前,个人请将参赛材料打包给二级学院
2023年8月1日前,二级学院请将参赛材料打包发送至1613404879@qq.com
联系人:贾渊,联系电话:88510306(内线:6306)。